【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打假了,打假了。市场大跌的氛围下,有关基金公司将持股转融通出借去做空市场并为自身牟利的传闻迅速发酵整个网络。


甚至有大V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至少有80%的基金持仓市值通过转融通出借去做空。并指出,转融通出借业务不归为基金持有人收益。空投的仓位甚至超过了10万等等这些结论。


我觉得这些结论也未免太夸张了吧?在多方声音交杂之下,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也问了基金行业的朋友。核实梳理了公开资料。发现有四大不实之处。


第一,至少有80%的基金持仓市值转融通出借去做空情况是不实的。有几大类的基金可以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而且有对应不同的出借限额。不是全部都可以用来出借的。封闭期的基金出借证券资产不得超过基金规模的50%。开放式股票指数基金出借证券资产不得超过基金资产规模的30%。根据上述监管规定。传闻提及的80%的持仓市值。用来转融通出借显然是不实的。


第二,截至去年底,公募基金市场有335只基金披露了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合计出借业务市值达到798亿。占这335只基金总规模1.5万亿的35.33%。首先,净流入1600亿,ETF也成为了做空攻击对象,情况也是不实的。


第三,截至去年底。有264支非货币ETF参与了短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合计出借业务市值为730亿。占264只产品合计总规模1.32万亿的5.5%。综上来看。转融通出借业务远未超过30%上限的情况。所以在正常的范围。


第四,基金参与转融通业务,无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这也是不属实的。我查阅了相关业务规则后发现。该说法存在很大的不实。按照证监会规定,转融通业务作为基金公司合规参与开展的业务。实现的劵息收入应归入基金资产。即收入归基金持有人所有。可能这笔收入最终用去了抵扣管理费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不计有基金资产。


那为什么投资者对这件事情的反应这么大呢?也是因为基金参与转融通业务并非毫无风险。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会给基金净值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尤其是现在整体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容易被投资者放大利空来看待。

内容分享:
【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Top